此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7日发表声明称,由于保加利亚天然气公司(Bulgargaz)和波兰石油天然气公司(PGNiG)未按时用俄罗斯本币卢布支付天然气款,俄气公司已完全停止向其供气。
21日,乌克兰总理什米加尔访美,密集访问多个重要部门和政要大多数私人电力供应商的逾期账单率翻了一番。
报道称,尽管希腊政府已经连续六个月提供电费补贴,但由于通胀飙升导致收入缩水,大多数消费者仍然很难支付电费。一位私人电力供应商代表对当地媒体表示:延迟付款变成坏账只是时间问题。据报道,目前,电费账单发出45天后才付费的用户比例从25%上升到了50%,而平均账单支付时间则从45天增加到了3个月。由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能源价格可能一直处于高位,希腊政府和市场都对这一情况表示担心。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近日表示,很明显,消费者已经没有其他办法可想。
如果没有欧洲干预,希腊政府打算应用其正在研究的一种或多种方案,包括对电力批发市场实施利率上限,来帮助消费者缓解高价账单带来的痛苦。据希腊《中希时报》报道,受希腊电价高涨的影响,希腊能源局收到的关于电费调整条款的投诉泛滥,众多消费者无力支付高价电费,只能寻求延期或分期付款。而且,替代成本也很高,一旦遭遇重大突发事件,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系统。
更是俄罗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耗费近二十年的时间,才慢慢摆脱乌克兰这个过境国的原因。事实已经证明,由于战争爆发,布伦特油价已经站上了100美元/桶的台阶,系2014年上一轮油价下跌以来的首次。俄乌战争对全球能源格局带来何种影响?一是导致能源等大宗产品价格暴涨。根据睿德咨询的数据,2022年,欧洲全年的天然气消费量预计为5230亿方。
不错,由于页岩革命取得巨大成功,美国的LNG出口量(美国没有管道气输往欧洲)这几年一直积极攀升。如果俄罗斯因此次俄乌战争油气出口量大幅下降甚至中断出口,且目前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等传统生产出口大国因遭受美国制裁或内乱而难以提升出口量,那么美国及其盟国,包括沙特、澳大利亚(目前全球第一大LNG出口国)、卡塔尔(全球第二大LNG出口国)等,必将成为此次俄乌战争的主要赢家,其在全球市场上的能源话语权将显著提升。
从2020年及2021年的数据来看,欧洲年均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含LNG)总量在17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管道气1500亿方,LNG150亿方/1100万吨),约占整个欧洲年天然气消费量的35%左右,绝对是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第一大户。供需量受生产能力或消费能力的限制,也很难轻易扩大或缩减。若此次伊核协议快速达成使得美伊矛盾得以(短暂)消除的话,中东或将不再是世人眼中的火药桶。美国、沙特、俄罗斯目前是全球油气供给侧的三驾马车,并且美国下一步即将取代沙特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取代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这三个国家占到全球油气出口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二是导致美国、沙特、伊朗等油气出口大国的能源话语权显著提升。再得益于2022年即将投产的两个大型LNG项目——Venture Global公司的新 Calcasieu Pass LNG项目及Cheniere公司的Sabine Pass LNG项目第6条生产线,美国2022年全年的LNG出口量预计能达到8300万吨,折合1170亿立方米。近几年,随着欧洲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战略的推进,以及能源转型的影响,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管道气的量稳中有降,但随着俄罗斯北极LNG项目投产,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LNG量在增加。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由于欧洲被美国裹胁,不得不对俄罗斯发起制裁,导致俄欧天然气贸易中断,那么1700亿立方米的缺口,美国及其产气盟国能够弥补吗?答案是不能。
近几年,俄罗斯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大幅下降至350亿方/年左右,为高峰时期的30%。一看便知,即便上述出口量全部供往欧洲,也只能解决欧洲1700亿方缺口量的68%左右
作为能源大国,沙特一直以来将化石燃料利用的主要精力放在勘探、开采和炼化石油方面,尽管沙特天然气储量在全球排名前列,在阿拉伯国家中仅次于卡塔尔排名第二,但至今并未出口天然气。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当天下午在一份书面声明中透露,新发现的五处大型天然气田分别位于该国中部、北部和东部地区,其中位于首都利雅得东南约180公里的沙顿天然气田日产量预计将达到2700万立方英尺,位于鲁卜哈利沙漠内舍巴油田附近的谢海卜天然气田日产量预计也将达到3100万立方英尺。
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当地时间27日向外界宣布,在境内新发现五个大型天然气田,日产量预计将超过1亿立方英尺(约合283.17万立方米)在推动碳中和问题上,不能过分强调用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需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客观评价欧美最新的能源政策调整,应该说是务实之举。虽然欧盟内部依旧存在是否应该发展核电的争论,但在干与不干问题上已倾向于干的一方,只是欧盟对核电提出了相对苛刻的附加条件。通过能效提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通过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控制碳排放是各国长期努力的方向。众所周知,欧盟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向来比较激进,在中长期去化石能源、去核电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列。
能源荒出现之后,欧美能源政策的调整可以说是亡羊补牢。碳中和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是在路径方面还需要艰苦的探索,过去一年全球能源供应已出现诸多的不适应不和谐。
具体要求是新建核电必须要有安全处置放射性核废料的计划、资金和地点,且核电站建设符合对环境没有重大危害的标准,同时需要在2045年之前获得建设许可。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对之前核电发展相关要求的深度刷新。
欧洲多国出台的去燃油车计划、去化石能源计划曾一度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效仿。毕竟以前说不能干的事情现在要干了,要对自食其言有个交代。
换个角度看,欧盟政策调整或许是政策制定者为放宽或否定此前政策找个台阶下。能源荒之后,欧盟允许发展天然气发电和核电并辅之以严苛限制条件的做法,相对于之前疾风暴雨般的去核电和去化石能源政策显然要宽松许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路径在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与能效的提升。任何国家在发展核电时都会高度重视预防核安全事故,并出台严格的规定。
然而,经过去年能源荒冲击后,欧盟的能源政策目前也正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变得更加务实。欧盟的能源转型政策也开始调整,具体形式和内容虽然与美国不同,但其背后的逻辑应该说是一致的,起因与疫情下的能源荒有关。
此外,欧盟对天然气发电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要以替代煤炭发电为主,且二氧化碳排放必须低于270克/千瓦时,同时需在2030年底前获得许可。近期,欧盟宣布将核电和天然气重新纳入欧盟的可持续融资类别,与之前大张旗鼓的去核电政策呈天壤之别。
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要平稳运行,首先要稳定能源供应,在供应稳定的基础上再去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当地时间27日向外界宣布,在境内新发现五个大型天然气田,日产量预计将超过1亿立方英尺(约合283.17万立方米)。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当天下午在一份书面声明中透露,新发现的五处大型天然气田分别位于该国中部、北部和东部地区,其中位于首都利雅得东南约180公里的沙顿天然气田日产量预计将达到2700万立方英尺,位于鲁卜哈利沙漠内舍巴油田附近的谢海卜天然气田日产量预计也将达到3100万立方英尺。作为能源大国,沙特一直以来将化石燃料利用的主要精力放在勘探、开采和炼化石油方面,尽管沙特天然气储量在全球排名前列,在阿拉伯国家中仅次于卡塔尔排名第二,但至今并未出口天然气该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图片:Saaremaa Salme风电场的涡轮机损坏。
2022年2月Salme风电场由爱沙尼亚风电开发商S?najalg开发,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将其修好,该风机还会继续投入使用。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获悉,2月15日,在爱沙尼亚Saaremaa Salme风电场,发生一起风机倒塔事故。
此次事故的风电机组是德国风机制造商Enercon生产的老一代风电机组。Salme风电场业主声称,该项目的另一家风机制造商Eleon公司的风电机组采用了新升级技术,可以更好的防止此类危险事故的发生
该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风电机组是德国风机制造商Enercon生产的老一代风电机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阅读]
市场中一定存在有限套利,防止理性投资者利用错误定价来获利。 [阅读]
第三,人们对收益和损失的敏感度递减,也就是说收益(或损失)从100美元变为200美元比收益(或损失)从10100美元变为10200美元,效用变化更大。 [阅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腐败行为的坚决查处,破除了过去一段时间党纪国法松懈滋生的各种潜规则,扫灭了贪腐猖獗的不良风气,党纪国法为之肃然而振。 [阅读]
腐败如果只是指财富的转移,如果饼的大小没有变,那只是有关公平和道德的问题。 [阅读]
合作就要有法律,有规矩,它不是人治,而要尊重超越于个人之上的规则。 [阅读]
在一篇著名的研究中,塞勒及其合作者探索了纽约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力供给决策。 [阅读]
在流通体制方面,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 [阅读]